小學一年級的數學,通常在上冊第一章節時,主要會講兩個重要的基礎知識,就是數數和比較多少
有關如何去數數,我們要掌握的方法主要為點數法。
數數目時要按照著一定的順序去數,從一開始數到最後一個。物體時所對應的數是幾多,那樣的話到最後數到的個數就是幾多。
而在數圖形的數量總和時,則要按著一定的順序來數
例如我們可選擇從上到下,從左到右,從遠到近等的順序來進行數數。
如對於遇到不同實數的類型,按照其排列方式的不同,可以分別按不同的順序來進行選擇相對應的手法,這樣的順序就不容易出現遺漏或數錯的情況。
其次,就是比較多少的問題
主要分為「兩個同樣多」和「比多少、大小」的問題。同樣多,指的是兩種事物一一對應後沒有剩餘的話,就說這兩種事物的數量一樣。
我們再進行比較時可採用連線的方式一一對應,然後看最後有沒有剩餘,則可判斷兩種事物的個數是否同樣。
而比較兩種事物多少,之後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,那麼有剩餘的一類則數量多,沒有剩餘,則個數就少。
在表述誰比誰多幾多,或誰比誰少多少時,一定要注意兩種表述的方法,以及個數對應之後的個數。
這個問題當中比較容易出錯的,是當我們在描述物體多或少時,不能只說誰多誰少
而應當更全面的描述為誰比誰多多少,哪個又比哪個少幾多。
只要採用對應連線的方法,把多的部分圈起來,也就可以表示出誰比誰多多少,這種對應的方法對於小朋友們來說比較簡單直觀,容易明白及操作。
第二,我們可以用數數目的方式,將兩種物體各有幾多個,用數字的形式表示出來,然後再用大數減去小數,就可以表示出誰比誰多多少或誰比誰少多少的結果。
這一章節學習的內容對於很多小朋友來說基本問題不大,主要是在數學的學習啟蒙階段訓練,以及對簡單的數字,從抽象的圖形,以及文字理解中剝離出來,家長只需要多加輔助及耐心解說,慢慢就能看到成果。